学院前三年的基础,混个及格就行了,大部分时间看了些杂书。考试前紧张一段,也容易过。
后二年,上午临床,下午临床老师讲课,课本可有可无,教材科自己去买,不买也行。考试要用,老师基本不讲,讲自己的临床和各科的常规。有的老师更好,考试以见习的分数为主,教材考试的分占一部分。
许多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课本我就不讲了,都是中国字写的,你们自己看看就行。看病,听我讲的,考试,按课本来。
最后一年实习,更是临床没课本了,跟各个老师,中医老师、西医老师,各有一套,有时相互揭短,其实更是相互敬佩。
临床老师和基础老师也一样。各以自己的领域的成就自豪。基础老师说:理论是中医的精华,没有理论,看病再好,不过是个医匠。临床老师说:空说有什么用?能治病才是真章,临床疗效就是理论的最高体现。
说己能不妨,内心老师们则相互敬佩。也常把学生相互推荐读研究生的。
课本,不是学院的全部。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。
最后一年毕业实习时,知道老师,不知课本了。
工作前五年,知道本科科研综述,也不知课本。
研究生时,只有大概方向,自己找题目也没课本。
及自己独立,更是不管中西得术有效就用。渐专业中医,废了西医。
及回经典,更能平和看待西医了。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www.51maidong.net/2018/04/141/
- 转载请注明: admin 于 麦冬网 发表
《本文》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