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11-21 针刺治疗网球肘验方 NEW 1.同侧冲阳(贺普仁) 2.同侧迎香、商阳(彭静山) 3.同侧一间位于食指近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(于书庄) 4.四肢穴内髁上4寸,胫骨内侧后缘 肾关阴陵泉下1.5寸(董景昌) 5.对侧手三里、二间、三间 。(孙培荣) 6.同侧二间、三间。(宋文靖) 7.对侧膝关节内侧压痛点。(宋文靖) 8.对侧肘关节痛点之对应处。(宋文靖) 9.同侧上臂中下1/3交界处、上臂肱桡肌的起点、肱三头肌外侧头的肌腹及手...
201811-21 对于针灸推拿者要求的感想 NEW 对于针灸推拿者要求的感想现在很多人临床时,常有一个很深的困惑,就是针推关于取穴、针推的方法、原则这么多,为什么还是很难取得很好的疗效?有时治疗内脏的疾病感到棘手,还可以说是因为内脏的部位很深。而对于软组织损伤这样位于人体外部的病痛,如果仍不能很快获得疗效,则针道何以服人?针道何以得生存?!所以一些针灸医师不得不使用封闭或依赖电刺激来为患者进行治疗。而许多医师又在寻找奇穴、绝招,想一招制胜。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一成不变的奇穴、绝招。只要有正确的理论,明确的思路,才能有奇穴、绝招,这...
201811-21 针灸阳性反应点规律 NEW 1 痤疮: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: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,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、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,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,直径在1厘米左右,压之不退色。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。微信cyk3333 2 痔疮: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“痔点”。“痔点”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,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,两侧至腋后线,但多见于中下部。...
201811-21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“要看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,就要看他取穴是否精简,手法是否纯熟圆润”恩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。“百穴易得,针术难求”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,手法的甚少,针法历代是不传之术,也因为手法是身传临教,只能意会,不能言传的东西。《针灸大成》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是能算是一个方向。真正是内涵是没法写出来的。就好像做菜一样,程序给你了,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,就看自己的悟性了,“师父领入门,修行在个人” 学中医更加。医者 :意也。多想想吧。&n...
201811-21 高层次的针灸是如何炼成的 什么病扎什么地方是针灸应用的最低境界,这不是一句贬义,只是说它使用简单,不需要任何中医知识的人,按穴位对应也可治病,一见见肩周炎就想到肾关条口必治,相信傻子都能做到吧,中医之门至简至易,但非人人可入,这确实是一条扎针的捷径,有是证便用是穴。 但是如果只是懂得简单的按症寻穴,那就只能是最低境界了,只能偶尔取效,不可融汇贯通,若要达到针灸治病的最高境界,那就是明辨阴...
201811-21 玉龙歌白话解——习针者必读 扁鹊授我玉龙歌,玉龙一试绝沉疴, 玉龙之歌真罕得,流传千载无差讹。 我今歌此玉龙诀,玉龙一百二十穴, 医者行针殊妙绝,但恐时人自差别。 补泻分明指下施,金针一刺显明医, 伛者立伸偻者起,从此名扬天下知。 扁鹊(托名)传授给我玉龙歌,用于临床,即使是病程久长,缠绵难愈之症也能痊愈。玉龙歌是世间罕得,流传了上千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、讹误,证明它是禁得起实践检验的。现在我讲一下玉龙歌的具体内容,本歌诀一共涉及120个穴...
201811-21 水默中医谈针灸(御针,御气,御神) 独立守神”是入针道的直捷法门道术合一,标本合一,物我合一,天人合一。同一,也许可以算进阶了吧。 我不擅针,但亲遇并体会过此种针法。那是近十年前去拜见亲近自己的道师时所遇所感。方近道师隐修的堂前,离道师堂内有近10米左右吧,即突觉身上某穴有明显针感,随未久针感又转往别处穴位去了,感受的针觉是轻轻的紧滞牵扯感。。。。。。 当时即与师兄弟道:师傅肯定在内室扎针,师兄弟们笑,言语中进堂入室,真见道师正默默地给自己的侍者扎针,询师知,所用穴恰与我所感针穴完全一致。当...
201811-21 神奇的大叉穴 大叉穴的定位如下:您可以试试用食指顶住穴位,静静躺着体验一下,比自己针自己的效果好一些,要是别人针行,自己针有时用心分两处可能守不住神,抓不住气机瞬变的感觉。指针大叉穴版一、 昨天睡前体验了一下左老师发现的大叉穴。用指针即可有所体验,左老师所言非虚。临睡前,全身放松,紧闭双眼,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,逐渐加力,方向朝向灵骨穴。大约5min左右,脚心开始发热,热感自脚心逐步蔓延至小腿、大腿。感觉双腿自动抬起...
201811-13 罗大伦:手淫”后“亚健康状态”的治疗!(附阳痿补肾效果不好后治疗思路) 再附上另一位中医老师对吃补肾药物不理想,治疗阳痿的思路桂枝龙骨牡蛎汤(桂枝 芍药 生姜各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龙骨 牡蛎各9克)在中医的历史上,古代的医家们一直在琢磨,到底怎么才能最有效,怎么从根本上调理人体,大家的思路不同,所以出现的流派很多。其中,从脾胃来调理,就是一个重要的派别。这一派的创始人之一应该是李东垣,当时李东垣向他的老师张元素学习,张元素创立了易水学派,这派就是重视脾胃,后来被称为“医中王道”。在这儿之前,中医理论框架中,对身体的各方面其实都论述到了,但...